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聚焦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的角色定位,倡导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进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让展览融入生活
从熠熠生辉的国家宝藏,到历代匠人的奇技天工,再到文人墨客的艺趣才情……
湖南省博物馆推出的“根•魂——中华文明物语展”“瓷之画——从长沙窑到醴陵窑”“画吾自画——馆藏齐白石绘画作品展”“激逸响于湘江兮——潇湘古琴文化展”作为“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的一部分,引起了观众热烈反响。
历史与现实是无法割裂的,时间蕴育出最宝贵的品格烙印在名为“中华”的灵魂上,与现代人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千年历史遗存下来的数以千万计的文物,它们既是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基石,又是数千年精神文明的载体,是民族的“根和魂”。
“根·魂——中华文明物语展”以“物”为实证,勾勒出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轮廓;
泥沙入手经抟埴,光色便与寻常殊,或斑斓、或静谧的瓷器绘画,于内敛性情之中蕴藏澎湃意蕴,“瓷之画——从长沙窑到醴陵窑” 让熠熠生辉的彩绘瓷器,为观众讲述绘画在瓷器载体上走过的历程;花鸟、山水、人物,于我们而言,是大千世界最为寻常的存在;于齐白石而言,则是画笔下的世间百态,是忘不了的思乡情怀……虾蟹、蝶、鱼、鸟,是画家“画吾自画”的真情流露;一弦一曲总关情,古人以琴觅知音,今人以琴承文化,古琴,是中华文化瑰宝,亦是中国当下在国际上的文化名片,“激逸响于湘江兮——潇湘古琴文化展”为参观者开启一扇了解潇湘古琴文化的窗口。
同时精彩策划的多场配套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全方位领略“国之瑰宝、工匠之心、文墨琴韵”,成为青少年开启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正在不断提高推出新展的频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展览、教育活动等表达方式融入当今生活。
据介绍,2018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约2.6万个,教育活动近26万次,参观人数达11.26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亿多人次。博物馆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服务能力与社会教育水平显著提升,成为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多重传播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中,利用新媒体和虚拟现实表现手段,通过采集、拍摄,经过资源数据加工制作,一批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在线虚拟化展览在“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上线。
平台累计收录了107个来自各类博物馆的优质虚拟化展览,包括了历史、艺术、科技、革命纪念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展览内容,面向未来,平台的展览内容将不断更新,满足各界公众足不出户在线观展的需求,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一直延伸到学校、家庭,推动博物馆成为网络世界的文化中枢,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梵文贝叶经《八千颂般若波罗密多经》是11至12世纪的文物,其制作精美、书写工整,保存完好,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研究古代印度史、尤其是早期佛教文化难得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点赞国宝”微信小程序,人们只要轻轻一点,《八千颂般若波罗密多经》即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还可以了解文物保护的成果。
用户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点赞国宝”小程序,到网上博物馆打卡,为国宝点赞,了解博物馆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共同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博物馆在移动”项目则首次汇集多家博物馆,以博物馆视频专区的形式,呈现各馆综合介绍、珍贵馆藏、精品展览、特色讲解、社教活动、文创产品、建筑空间等内容,为亿万手机用户提供博物馆视频和各种丰富资源,以满足社会公众对传统文化和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向往。
据了解,2016年,国家文物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五部门联合启动“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通过把握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规律,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和智慧博物馆建设,促进博物馆与旅游、教育、文创、影视等深度融合,打造博物馆“超级IP”、“个性IP”,拓展文物展示利用空间,消除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壁垒,让文物“活”起来,为博物馆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博物馆之夜的文化之旅
还原鲜活历史,定格千年时光。
5月18日晚,夜色笼罩下的湖南省博物馆,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博物馆之夜”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数千名观众从各处赶来,共度博物馆“奇妙”夜。
“博物馆之夜”是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的一项重要活动。活动深挖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艺术价值与时代精神,将各项崭新技术与历史文物相结合,为观众带来多项文化活动。
“跟着我的手势,敲起来”,刚走进湖南省博物馆,观景平台上就传来了节奏感十足的鼓声,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去一探究竟。原来,“鼓”动湘江正在进行。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专业鼓演奏者、亲子家庭、外国留学生、福利院儿童组成的百余位观众,一人一鼓,在一位年轻艺术家的指导下,打击出不同的节奏组合成了完美乐曲,完成了一场新颖的互动表演,让音乐、人群和各国经典文化在博物馆碰撞,展示出文化的力量。
听完节奏感十足的鼓声,继续往里走,来到了博物馆大厅,“沉浸式现代舞:引”正利用博物馆的艺术空间与环境建筑进行着一次碰撞式的对话。舞蹈结合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用快闪出场的形式,以现代舞为载体呈现了《导引图》独有的美学概念,在全场变换灯光及场地布置配合下,为观众带来零距离的新艺术感受。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厅里,一群观众时而皱眉思考,时而低头私语,原来他们是“马王堆符文之谜”博物馆实景解谜游戏的参与者,正在努力寻找正确答案。据了解,参与者带着X教授寄出的包裹,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展厅内,进行自主探索,通过教授的研究笔记、教授语音回信、辅助道具等,对照文物信息,完成一次烧脑之旅。通过游戏,许多热衷于博物馆打卡的资深爱好者,得以从新的角度认识马王堆汉墓,了解到更多的文物信息。
在“创作工坊”教育体验项目,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正在认真地“创作”,记者在现场看到,小朋友们有模有样地彩绘陶罐、制作风筝、绘制图画等。据了解,“创作工坊”是一项既符合传统文化又具有地域特色的创作体验活动,可实时参与现场互动式体验教育活动,传习优秀传统文化,分享手工创作乐趣。
“这是什么?”在博物馆探索车边,戴着白手套的小观众好奇地指着探索车里的“文物”问讲解者,在一问一答中,小朋友满意地点着头。这是“博物馆探索车”教育体验项目的一幕。该项目在展厅,利用可移动式教具,让观众亲手体验考古挖掘、印染书写、文物参考品触摸等活动,深入了解汉代生活与湖湘文明。
高管环佩、罗衣飘飘、妆容灵动,像从古册壁画中走出一样,仿佛“穿越”到了汉代,这是国风天台秀场的精彩一幕。秀场配合灯光和潮流音乐,将2019年度“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进行了升华。据了解,国风天台秀根据历史典籍的考证和妆容发饰、布料针线的研究,为观众呈现了二十余套精美的复原汉服及古代妆发。除了现场观看走秀,观众也可通过全息门,观看3D动态表演。
在“VR”世界中遇见传统
5月18日,湖南省博物馆VR体验馆向观众开放,开启为期二个月的试运营。VR体验馆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和顶配设备,结合世界领先的全身动作捕捉系统,实现4人同步大场景自由交互移动,让参与者重返西汉盛世,完成探险任务。
VR行走体验《国宝迷踪》讲述的是在未来世界中,国宝皿方罍意外陷入时空乱流散落在西汉时期,为了寻回国宝,体验者们利用时空穿越技术回到西汉寻觅国宝的故事。在虚拟的西汉世界中,观众有可能会偶遇辛追,欣赏宴会上的歌舞,还有可能去到古代战场中,围观冷兵器时代一场激烈的战斗,甚至还将化身成为一名战士,用弩箭抵御外敌。
为了打造超还原级别的VR体验,VR体验馆内容从原画到建模都经由湖南省博物馆多位专家学者把关,在虚拟世界中不管是亭台楼阁、各类器具还是出现的角色穿着都有据可循,真正做到 用技术还原历史,让西汉重现辉煌的目标。
VR体验馆内呈现的西汉场景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軑侯府邸以及昭山封战场,充分还原了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虚拟场景中的各类建筑都能找到相应历史考证,绝对尊重历史,还原西汉盛世。其次,虚拟场景内的各类物品也是经与省博西汉文化专家讨论验证后,从出土文物中精心挑选出来以一比一比例高度还原制作而成。
除了还原西汉场景和物品,VR体验馆在人物及衣着饰品的考究上也下足了功夫,根据不同人物塑造了各种不同的形态,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更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创作,重塑当时富态慈祥的辛追夫人及骁勇善战的利豨将军;同时,在服饰和配饰的考究上也颇为细致,根据历史资料,为虚拟空间中的西汉人物设计符合史实且又符合自己身份的服装。
除了VR体验馆,在5G XR博物馆展区互动体验的5G 4K/VR直播里,参与者可观看VR直播内容,实时虚拟观看湖南省内博物馆5月18日当晚活动,获得沉浸式、超高清参观体验。在5G VR骑游里,参与者通过骑行VR自行车,虚拟骑游岳麓山、橘子洲头等长沙著名文化地标。
“让文物活起来”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鲜明特征。各地博物馆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沉浸式展览、VR、AR,虚拟漫游、智慧导览等新技术,建立与公众的“超级链接”,通过门户网站、手机APP、微信等多种渠道,促进“人+物+应用+ 管理”的多端融合,构筑线上线下相融通的传播体系。(徐秀丽 李瑞)
- 2023/06/13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在
- 2023/06/11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主题论坛发言摘
- 2023/06/06晋冀豫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联盟成立
- 2023/06/01中国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缔
- 2019/05/20去年,洛阳有这些重要考古新发现